撰文:勵心如日期:2018-05-31 分類:行銷文章出處:1119期圖檔來源:蕭芃凱 攝影

高雄大樹區被稱為「鳳梨的故鄉」,盛產金鑽鳳梨、玉荷包等水果。近年投入家鄉事業的年輕人,不僅要傳承,還要懂得開創。

「大樹的加工產業才剛起步,還是以生產種植為主。」前大樹鄉長曾英志說。卸任鄉長後,曾英志開始思考事業第二春,決定結合小時候父母販售豬肉香腸的經驗,以及當地特產玉荷包,研發出「酒釀玉荷包香腸」,如今,儼然成為當地具代表性的加工食品。

「玉荷包有產期限制,主要產區就在大樹,不是想買就買得到。」曾英志說,建立起門檻外,也有擴張效益,「原本一年只有約一個月的產期,做成加工品後,變成一年四季都吃得到。」女兒曾湘樺就是他最好的幫手,今年二月,他們才在左營區開了第一家實體店面。

事實上,包括曾湘樺等近年參與家裡事業的年輕世代,不少都是受到2012年開始、高雄市農業局開設的「型農大聯盟」培訓班號召,要讓家中有土地的農二代、農三代返鄉傳承,主推行銷、品牌打造,引導青年結合二級加工、三級服務,擴大農業產值。

產地玩透透 「一日農夫」行程正夯

龍目社區就在這些活血陸續返鄉後,帶動轉型為觀光休閒產業;其中,像大樹媳婦鄭蕙玲原本從事的設計工作,三年前開始專注經營夫家的這片鳳梨田,如今生活比以前還忙碌充實。

她創立的「陽光果子」品牌,除了既有批發通路外也建構網購宅配、自己加工製鳳梨果乾,還跟著社區一起投入轉型,讓來觀光的民眾參與種植、採收鳳梨的過程,也規畫製作新鮮鳳梨醬、使用鳳梨皮葉纖維手工製紙等行程。

「我們跟著社區一起跑。」鄭蕙玲說,如今龍目社區正在推動「一日農夫」農村遊程,四年來,約接待三萬六千觀光人次。鄭蕙玲說,以前一級產業觀念就是種植,新觀念是要透過認證與消費者對談,說明種植過程、生產履歷標章、食品安全。

為農家注入數位魂 帶動業績雙位數成長

年輕世代投入當地產業,帶來的最顯著變化就是數位轉型,像曾湘樺除了規畫自家的「寶島第一味」網路行銷和通路外,也替不熟悉網路平台的其他農家,將產品上架大型電商平台。

而這些農二代、農三代也彼此合作、創造效益。像逢年節慶的禮盒,「寶島第一味」的香腸就和大樹張媽媽休閒農場的桑椹汁互相搭配,在雙方官網上同步販售、互導客人再分潤。「賣得比以往好!」三年前和妻子、大樹張媽媽第四代張瑛珊一起加入家族事業的李哲翰說。

大樹張媽媽在當地經營一甲子的果園,三年前,張瑛珊和李哲翰回鄉幫忙後,改善原本人力不足的困境。「我們回來之後,爸媽有多餘時間到外參展、拓展客源,近三年業績每年雙位數成長!」李哲翰說。

大樹的品牌之路才剛剛起步,未來區內豐富的人文和天然資源能否進一步串接,將是能否齊力重新擦亮「大樹」招牌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