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王炘玨日期:2018-04-26 分類:最新觀點文章出處:1114期圖檔來源:蕭芃凱 攝影

日本、四國、德島縣的中心──神山町。故事書裡描繪,它是日本「穀之女神」的發源地,氣候宜人、盛產粟米。神話故事說得愈美,對比現實,當然愈是顯得殘忍。

二十多年前,小鎮裡的年輕人開始大量出走,神山町人口如今只剩下五千多人,且老化率近五成,等於一半的居民都超過六十五歲。不僅如此,每年自然死亡人數高達150人,新生兒卻只約莫20人。

然而,看似毫無希望的聚落,近年來竟成為日本最炙手可熱的「工作天堂」。

沒有希望感 再多建設也沒用

地方創生,熱血只是基本,仍需要找到永續發展的機會破口。帶領神山町重生的靈魂人物,非營利組織(Non-Profit Organization,NPO)「綠谷」(Green Valley)理事長大南信也回憶,當年返鄉後天真地認為,「改善聚落的對外交通,就能讓更多人來到神山町,沒想到適得其反。」

他吐了吐舌頭說,當年卯足勁修好聯外道路後,未料年輕人沒有進來,反而街坊鄰居搬走更方便,「我才知道,沒有希望感,再多建設也沒用。」啪的一聲,他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。

2004年,德島縣政府向中央申請通訊改善計畫,順利在全縣鋪設網速不輸東京的光纖網路。大南靈機一動,「我在自己的辦公室加裝了幾台Wi-Fi分享器試試看」。他心想,如果在森林裡也能上網,對年輕人應該有些誘因;再來又想,若將古宅改建成辦公室,找需要網路就能工作的公司來神山町如何?

鋪Wi-Fi、找空間、招企業 年輕人來就有新可能

「我知道,我們要吸引的就是那些『能看到未來』的年輕人」,大南堅定地說。神話般的落寞小鎮需要希望,希望來自創新能量,創新能量則來自於不同價值觀的年輕人相互激盪,「我們提供Wi-Fi,剩下的,你們想做什麼都可以,愈有趣愈好。」大南回憶他當時的想法:只要年輕人願意來,神山町自然就有新的可能。

面對眼前這個打死不退的阿伯,神山町役場總務課的老職員馬場達郎笑著回憶:「有時候,公家機關就是會被法規綁死。」但他很快地就正色說道,「我也知道,如果不做一點什麼,到2040年,神山町就會因為人口凋零面臨廢町命運……。」

完整的網路環境是基礎,加上提供企業或工作者媒合古宅、修繕工人介紹等服務,來這裡,只需要帶著想法與熱忱,其他都由專人處理,「真的,人來就好。」大南再強調了一次。

在東京以製作4K影片、提供數位通訊服務為主要業務的IT業者PLAST-EASE,就是看上神山町的環境及大南的熱情,社長隅田徹才決定在神山町開設新公司「緣廊office」。

「一開始受到三一一震災的影響,基於分散風險的考量,想在東京以外的地方設立分部,沒想到來了就愛上了,現在全家都搬來了呢!」隅田說。該公司宣傳代表橋本則是從東京派來支援,「步調慢其實還不錯,工作效率反而變更好。」

綠谷就像一塊磁鐵,吸引了許多具挑戰精神的青年來到神山町,準備一起尋回生活在地方幸福。

撰文:王炘玨日期:2018-04-26 分類:最新觀點文章出處:1114期圖檔來源:蕭芃凱 攝影

四月一日上午九點,櫻花紛飛,這是日本企業計算新一年度的起點,也是當年新入社員的報到日,淡路島最北端的會議中心出現近三百人的隊伍,他們一律穿著黑套裝白襯衫,臉上難掩緊張的表情,日本第二大人力派遣公司「保聖那」集團的入社典禮正要開始。

鼓勵都市人返鄉 十年培育千位青農

保聖那總公司位於東京,照理說,入社典禮應該在東京舉辦才對,但是,「今天,我把273位新社員全部移師淡路島,就是要展現我的決心。」南部靖之拉高音量大聲宣示。

「因為地方創生是解決所有問題最好的辦法!」專訪時,南部靖之的情緒仍十分激動。出身兵庫縣的他認為,只要推動地方創生,利用各地方的資源,創造就業機會,讓集中在都市的人回到家鄉,就能一次解決許多少子化、高齡化所產生的社會問題。

2007年,他在淡路島成立青農育成農場「Challenge Farm」,進行為期三年的培育計畫,十年來已有超過一千位青農在這座農場實習。正巧從小松菜溫室走出來的橫山光仁,是農援隊的一員,他拿著鋤頭的手已經很熟練,但穿著打扮還留有一絲都市的氣息。今年39歲的他,在這座農場工作將邁入第三年,「我本來是個鼓手,在神戶玩樂團。」他用不帶情緒的口氣說道。

原來他來到淡路島前還是個逐夢者,「玩到36歲還不紅,那時我才開始擔心起接下來的人生。」他在一次兵庫縣的就業講座得知淡路島挑戰農場,實習之後,意外發現自己對務農工作的喜愛,現在他不擔心自己的未來,更在乎的是細心培育的小松菜生長得好不好。

廢校結合農產食育 一年吸引18萬人次造訪

育成農場上軌道後,南部靖之決定將生產的作物加工、料理,販賣獲得更高的價值。2010年,淡路市公所正公開招募廢校「野島小學」的活化企畫,保聖那就以「結合當地農產、打造食育市場」為創生提案獲選。

紅瓦白牆映著後方翠綠的山巒,加上現烤的麵包及新鮮農產,廢校華麗變身。負責人瀨川康弘表示,自己是一邊做一邊學,除了賣場之外,希望也能成為居民的交流據點,因此特別開辦了料理教室,請地方的婆婆媽媽每月一次來教室分享好手藝,「她們還會自己排好課程,期待每次上課日的到來。」瀨川笑著說。

野島小學的現烤麵包天天完售,一年更能吸引十八萬人次造訪,最重要的,還能提供當地年輕人工作機會。今年22歲的植田梨渚,本來在神戶從事服務業,在野島小學重生後,她特地回到家鄉淡路島求職。「真的多了好多餐廳,我現在最開心的是可以挺起胸膛邀請朋友來淡路島玩。」

社長南部靖之強調,「我先做,也是希望有更多企業能加入我的行列。」至於投入了十年,獲利狀況如何?南部靖之說:「比起賣得多,我更想賣得長!」他表示,他一直都奉行「先義後利」原則,重點是能否促進地方活性,「只要是對的事,就不會擔心!」

撰文:王炘玨日期:2018-04-26 分類:最新觀點文章出處:1114期圖檔來源:蕭芃凱 攝影

說起古宅老厝,位於廣島縣的尾道市,最著名的就是老屋櫛比鱗次的山城景色,在市政府積極改造閒置古宅、空屋後,這裡如今也被日本官方認定是地方創生的典型成功代表。

說到成功原因,尾道市市長平谷祐宏表示,「不要讓每個地方都成為小東京。」他認為,一個地方要找到無可取代的特色,才能成功創生,「千萬不要跟風,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,不一定適合每個地方。」

空屋改造計畫破百棟 榮獲大獎肯定

尾道市的空屋改造計畫,也是交給非營利團體執行管理,至今,經過改造的空屋已破百棟,也讓這項計畫獲得第八回日本地方創生獎的肯定。

「空屋計畫」成員渡邊義孝表示,若想成功推動,必須靠地方行政單位的配合,「單憑民間團體或個人力量很難做到。」

他以空屋計畫為例,七年前,是由尾道市公所發起空屋登記,讓居民能自由申報須處理的物件,想租賃的人也可以向「空屋銀行」申請,再進行媒合。這也是日本地方創生成功的另一關鍵,必須以最小地方行政單位為基準,點與面相輔相成,太大或太小都不好。

不論神山町、淡路島還是尾道市,這些創生案例都沒用到政府大把的預算,也沒有大興土木的建設,我們看到的,是地方發展的無限可能性,讓人想要留下扎根、心之嚮往,才是地方創生的原點價值所在。